中文名:多鳞粉背蕨。
拉丁学名:Aleuritopteris anceps。
属名:粉背蕨属。
科名:中国蕨科。
描述: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质厚,中间黑色,具淡棕色狭边。柄长5-23厘米,粗2毫米,直达叶轴具鳞片;鳞片披针形,棕色、先端长钻状;叶片长4-17厘米,宽2-7厘米,长圆状披针形,基部三回羽状深裂,中部二回羽状深裂,顶端羽裂渐尖;羽片4-6对,彼此以无翅叶轴远分开,下部1-2对相距2-4厘米;基部一对羽片最大,斜三角形,先端钝尖,基部与叶轴合生,无柄,二回羽状深裂,羽轴下侧的小羽片较上侧的长;基部下侧一片小羽片最长,长1.5-2.5厘米,宽0.5-1厘米,披针形,一回羽裂,有裂片4-6对,长圆形或镰刀形;第二对羽片长圆状披针形,较基部一对羽片短而狭;第三对以上羽片披针形,钝尖头。叶干后纸质,上面褐绿色,光滑,叶脉不显,下面被白色粉末,羽轴、小羽轴与叶轴同色,羽轴上偶具鳞片。孢子囊群密接,由多个孢子囊组成;囊群盖膜质,棕色,宽几达羽轴,边缘撕裂状;孢子极面观为三角形或钝三角形,周壁具拟网状纹饰,褶皱短而粗,常连接,分布极不均匀。
分布:产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广东、广西,生岩石上,海拔1 600-2 300米;印度西北部、尼泊尔、锡金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西北部。
【无】
植物图片:

多鳞粉背蕨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