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四腺翻唇兰。
拉丁学名:Hetaeria biloba。
属名:翻唇兰属。
科名:兰科。
描述:植株高28-34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具3-7枚疏生的叶。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1-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钝,上面绿色,具3条绿色脉;叶柄长1.5-2厘米。花茎直立,被长柔毛,下部具1-3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4-9朵花,长2-4.5厘米;花苞片披针形,长7毫米,边缘具缘毛,背面被长柔毛;子房圆柱形、不扭转,被糙硬毛,连花梗长7-8毫米;花白色;萼片长约5毫米,背面疏被糙硬毛,具1脉,中萼片椭圆形,凹陷,宽约2毫米,先端急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近斜卵形,宽2.2毫米,先端急尖;花瓣线形,长约5毫米,宽约0.6毫米,先端钝,具1脉,无毛;唇瓣位于上方,长5毫米,基部凹陷呈浅囊状,其内面具5条脉,其中4条侧脉近基部处各具1枚片状、横长圆形、先端钩曲的胼胝体,中部收狭成细、长约1毫米的爪,前部极扩大并2裂,其裂片近圆形,长和宽各2.5毫米,向左右伸展,而两裂片先端之间宽6毫米且中部稍凹陷。花期2-3月。
分布:产台湾(恒春半岛里龙山、竹山)、海南(白沙、陵水、定安)。生于海拔800-1000米的密林下或路旁疏林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北部也有。模式模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北部。
唐进、汪发缵两位教授(1974年)和在海南植物志4: 204. 1977记载的H. hai nanensis T. Tang et F. T. Wang经研究其花的各部形状比较研究后确系此种,予以归并之。
植物图片:

四腺翻唇兰照片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