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嵩草(Kobresia royleana)
中文名:喜马拉雅嵩草。
拉丁学名:Kobresia royleana。
属名:嵩草属。
科名:莎草科。
描述:根状茎短或稍延长。秆密丛生或疏丛生,稍坚挺,高6-35厘米,粗1.5-2毫米,下部圆柱形,上部钝三棱形,光滑,基部的宿存叶鞘深褐色,稀疏,通常不形成密丛。叶短于秆,平张,宽2-4毫米,无毛,边缘稍粗糙。圆锥花序紧缩成穗状,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偶见圆柱形,长1-3.5厘米,粗6-12毫米,如为圆柱形,则长2-5.6厘米,粗4-5毫米;苞片鳞片状,仅基部的1枚顶端具短芒;小穗10余个,密生,长圆形,长5-10毫米,粗2-3毫米。支小穗多数,顶生的数个雄性,侧生的雄雌顺序,在基部1朵雌花之上具1-3朵雄花;鳞片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顶端渐尖或钝,纸质,两侧淡褐色、褐色或深褐色,具宽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绿色,有3条脉;先出叶长圆形,与鳞片近等长,膜质,淡褐色至深褐色,腹面边缘分离几至基部,背面具稍粗糙的2脊,脊间具数条细脉或脉不明显。小坚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三棱形,长2.5-3.5毫米,成熟时淡灰褐色,有光泽,基部几无柄,顶端收缩成0.2-0.3毫米长之短喙;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极少2个。
分布:产于青海、四川西部和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高山草甸、高山灌丛草甸、沼泽草甸、河漫滩等,海拔3700-5300米。也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北部(库莽山)、锡金、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哈萨克斯坦。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作者于1983年在四川西南部(盐源县和木里县)海拔4 300-4 500米的流石滩草甸中采集到本种呈圆柱形的简单穗状花序类型。之后,相继发现生圆锥花序的植株和生简单穗状花序的植株生于同一植丛的情况。说明本种不仅仅具有圆锥花序的形态,而且具有圆锥花序向简单穗状花序演变的过渡形态。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