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豆(Crotalaria albida)
中文名:响铃豆。
拉丁学名:Crotalaria albida。
属名:猪屎豆属。
科名:蝶形花科。
描述: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常木质,体高30-60 (-80) 厘米;植株或上部分枝,通常细弱,被紧贴的短柔毛。托叶细小,刚毛状,早落;单叶,叶片倒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2.5厘米,宽0.5-1.2厘米,先端钝或圆,具细小的短尖头,基部楔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暗灰色,略被短柔毛;叶柄近无。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20-30朵,花序长达20厘米,苞片丝状,长约1毫米,小苞片与苞片同形,生萼筒基部;花梗长3-5毫米;花萼二唇形,长6-8毫米,深裂,上面二萼齿宽大,先端稍钝圆,下面三萼齿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冠淡黄色,旗瓣椭圆形,长6-8毫米,先端具束状柔毛,基部胼胝体可见,冀瓣长圆形,约与旗瓣等长,龙骨瓣弯曲,几达90度,中部以上变狭形成长喙;子房无柄。荚果短圆柱形,长约10毫米,无毛,稍伸出花萼之外;种子6-12颗。花果期5月至12月间。
分布:产安徽、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生荒地路旁及山坡疏林下。海拔200-2800米。中南半岛、南亚及太平洋诸岛也有分布。本种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本种可供药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关节肿痛等症。近年来试用于抗肿瘤有效,主要对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疗效较好。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