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叶紫菀(Aster ovalifolius)
中文名:卵叶紫菀。
拉丁学名:Aster ovalifolius。
属名:紫菀属。
科名:菊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茎高约100厘米,有分枝,有沟,上部被密柔毛。茎部叶密集,卵圆形,长3.5-5.5厘米,宽1.5-2.5厘米,基部圆形,有长约2毫米的叶柄,顶端急尖,近全缘,或中部以上有齿,下色浅色,纸质,两面被短糙毛,有疏腺点,有近基三出脉;上部叶稍小,近花序的叶少数,长0.8-1.5厘米。头状花序宽1.5厘米,多数排列成圆锥伞房状;花序梗长0.8-1-6厘米,稍坚挺,直立或开展,被密柔毛,有时具长圆形长约1毫米的苞叶。总苞倒圆锥形,长7毫米,径7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短,内层渐长,长圆形,顶端钝,背面有多数条纹,有缘毛,顶端褐色。舌状花1层,管部长3毫米,舌片白色,宽1.5毫米。管状花管部长2.5毫米,檐部长2.8毫米。冠毛带红褐色,长4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而顶端尖的毛。瘦果长圆形,长2毫米,宽0.8毫米,稍扁,两面各有1-2肋,被粗毛。
分布:产于我国台湾。
未见到标本。根据北村四郎的记载。此种似与白舌紫菀 (Aster baccharoides. (Benth.) Steetz.) 接近,但叶卵圆形,较宽,基部圆形,下面不被密腺毛,冠毛常带红褐色。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