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叶点地梅(Androsace ovalifolia)
中文名:卵叶点地梅。
拉丁学名:Androsace ovalifolia。
属名:点地梅属。
科名:报春花科。
描述:多年生草本,植株由细长的根出条和莲座状叶丛形成疏丛。根出条栗褐色,长2-4厘米,直径约1毫米,被褐色柔毛。当年生莲座状叶丛位于根出条顶端;叶3型,外层叶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膜质,栗褐色,先端突缩渐尖,全缘,无毛;中层叶长圆形,长约5毫米,绿色,外部者较宽,向内部的渐狭,先端浑圆,两面无毛,边缘具长睫毛;内层叶卵形,长1.5-2.5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基部截形,骤然收缩成长于叶片的长柄,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密缘毛。花葶细弱,高约9厘米,先端常俯垂,被柔毛;伞形花序有10余花;苞片长圆形、狭椭圆形或线形,长约4毫米,腹面无毛,背面具稀疏柔毛,边缘具缘毛;花梗丝状,长短不等,伸展的花梗长约7毫米,具细柔毛;花萼杯状,长2.5-3毫米,分裂达中部,裂片半圆形,表面无毛,仅裂片的边缘具睫毛;花冠紫红色,直径约7毫米,筒部短于花萼,裂片倒卵形,全缘或微波状。花期6月。
分布:产于西藏(吉隆)。生于林下阴湿处,海拔3750米。模式标本采自吉隆境内。
【无】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