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枣(Ziziphus incurva)
中文名:印度枣。
拉丁学名:Ziziphus incurva。
属名:枣属。
科名:鼠李科。
描述:乔木,高达15米;幼枝被棕色短柔毛,小枝黑褐色或紫黑色,具皮刺。叶纸质,卵状矩圆形或卵形,稀矩圆形,长5-14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具钝尖头,稀近圆形,基部近圆形或微心形,稍不对称,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或仅中脉有疏柔毛,下面浅绿色,初时沿脉被柔毛或疏毛,后脱落,或沿脉基部有疏柔毛,基生三或稀五出脉,网脉在下面明显;叶柄长5-11毫米,被棕色短柔毛;托叶刺1-2个,直立,长4-6毫米,早落。花绿色,两性,5基数,数个至10余个密集成腋生二歧式聚伞花序,总花梗长7-16毫米,被棕色细柔毛;萼片卵状三角形,顶端尖,外面被短柔毛;花瓣匙形,兜状,与雄蕊近等长;花盘厚,肉质,10裂;子房球形,2室,顶端被微毛,每室具1胚珠;花柱2半裂。核果近球形或球状椭圆形,长1-1.2厘米,直径0.8-1.1厘米,无毛,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成熟时红褐色;果梗长4-11毫米,有短柔毛;中果皮薄,内果皮厚骨质,厚约3毫米,2,稀1室,具1或2种子;种子黑褐色,平滑,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10月。
分布:产云南(景东、景谷、耿马、勐海、景洪、富宁、思茅)、贵州南部(兴义)、广西(凌云)、西藏东南部和南部(吉隆、察隅)。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混交林中。印度、尼泊尔、不丹也有分布。
Schneider (1914)依据采自云南思茅的标本(Henry 12086a)发表的Z. yunnanensis Schneid.,曾认为该种与迄今已记载的任何一种都不同,后来Handel-Mazzetti(1933)将云南西北部(大理)的标本鉴定为Z. incurva Roxb.,同时指出“该种以花较少数,且稍大,排成具短花总梗的聚伞花序,叶顶端长渐尖,与前一种相区别”。从我们检查的云南南部及西北部的大量标本以及前者的同原模式标本,发现这二种实际上极难区别。近年来,本种在我国西藏南部至东南部也有发现。而这些标本与本种的原始记载以及云南的标本完全一致,因此,我们认为Z. yunnanensis Schneid.应并入本种,作为本种的异名较为适宜。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