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宿苞豆(Shuteria involucrata var. glabrata)
中文名:光宿苞豆。
拉丁学名:Shuteria involucrata var. glabrata。
属名:宿苞豆属。
科名:蝶形花科。
描述:草质绕藤本,长1-3米。茎纤细,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顶生小叶椭圆形至近菱形,长1.5-4厘米,先端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圆形,侧生小叶椭圆形而稍偏斜,长2.5-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圆形,两面被柔毛,后上面稀被毛或变无毛,或除下面脉上被柔毛外,其余无毛;叶柄长2-4厘米;侧脉每边5条;小托叶小,线形。总状花序腋生,从基部密生多花;总花梗长2.5-10厘米;苞片披针形;花梗长2毫米;小苞片披针形;花萼裂齿比萼管短;花冠紫色至淡紫红色,长约8毫米,旗瓣倒卵状椭圆形,基部下延成瓣柄,翼瓣和龙骨瓣长椭圆形,弯曲,均具耳和瓣柄;雄蕊二体;子房被毛。荚果线形,长2.5-3.5厘米,宽4毫米,压扁,稍弯,具种子5-8颗。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3月。
分布:产云南、广西和海南。常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疏林、草地或路旁。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亦有分布。
根微苦,凉,清热解毒,用于治感冒咳嗽,咽炎,乳痈,肺结核。
植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