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 chinensis)
中文名:中华叉柱兰。
拉丁学名:Cheirostylis chinensis。
属名:叉柱兰属。
科名:兰科。
描述:植株高6-20厘米。根状茎匍匐,肉质,具节,呈毛虫状。茎圆柱形,直立或近直立,淡绿色,无毛,具2-4枚叶。叶片卵形至阔卵形,绿色,膜质,长1-3厘米,宽7.5-17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骤狭成柄;叶柄长3-10毫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顶生,长8-20厘米,被毛,具3-4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2-5朵花,长1-3厘米;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凹陷,长5-8毫米,先端长渐尖,背面被毛,较子房短或近等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被毛,具花梗,连花梗长7-8毫米;花小;萼片长3-4毫米,膜质,近中部合生成筒状,外面被疏毛,分离部分为三角状卵形,长1.7-1.8毫米,先端近钝,均具1脉;花瓣白色,膜质,偏斜,弯曲,狭倒披针状长圆形,呈镰刀状,长3-4毫米,中部宽1.2-1.5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中萼片紧贴;唇瓣白色,直立,长7-8毫米,基部稍扩大,囊状,囊内两侧各具1枚梳状、带(4-)5一6枚齿且扁平的胼胝体,中部收狭成爪,爪短,前部极扩大,扇形,长约5毫米,2裂,2裂片平展时宽7-8毫米,裂片边缘具4-5枚不整齐的齿;蕊柱短,长约1毫米,蕊柱的2枚臂状附属物直立,与蕊喙的2裂片近等长;柱头2个,较小,位于蕊喙的基部两侧。花期1-3月。
分布:产于台湾、香港、广西、贵州。生于海拔200-800米的山坡或溪旁林下的潮湿石上覆土中或地上。菲律宾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台湾。
Rolfe(1903年)根据产于香港(Ford 130)误定为C.flabellata(A.Rich.)Wight,唐进(T. Tang)教授曾看了此号标本应是本种。胡秀英(S. Y. Hu)博士(1976年)已对香港产本属植物进行了研究,指出C.flabellata(A. Rich.)Wight香港不产。
植物图片: